(第三屆進博會)進博觀察:中國在跨國公司心目中的地位變了嗎?
中新社上海11月8日電 (記者 李曉喻)當疫情防控轉入常態,中國在跨國公司心目中的地位變了嗎?從第三屆進博會上看,答案似乎是:也變了,也沒變。
中國市場對全球投資者的強大吸引力沒有變,仍是企業“必爭之地”。特別是在多國疫情反彈愈演愈烈,世界經濟復蘇短期無望情況下,經濟率先恢復增長的中國成了不少企業對沖疫情影響的“減震器”。
施華洛世奇水晶業務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孫玨對中新社記者說,中國市場是施華洛世奇在全球范圍內最大和最重要的市場,已經成為該公司全球業務增長的最大引擎。今年疫情之下,施華洛世奇在華業務受到一定沖擊,但恢復速度仍然位居全球主要市場前列。
“中國經濟體量巨大,還擁有14億人口、逾4億中等收入群體,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肩的”,孫玨稱,雖然珠寶首飾行業受疫情影響不小,但施華洛世奇對中國市場韌性、活力和前景充滿信心。
江森自控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朱永煥也表示,中國市場為該公司克服疫情影響提供了有力幫助。有鑒于此,江森自控對中國市場前景充滿信心,將進一步加大對華投資力度。
不過,在一些跨國公司眼中,中國的“磁力”已不再僅限于龐大的市場規模。
“很多企業把中國作為第一大發展市場,但強生公司覺得這還不夠,中國應該成為全球的創新引擎?!睆娚蛸Y深副總裁、中國區主席宋為群說,去年10月強生全球執行委員會已在北京宣布了中國“創新+發展”的雙引擎戰略,計劃和中國政府、行業企業、醫療機構、科研單位等廣泛開展合作。
目前,強生已在中國建立了開放式的創新生態體系,中國是強生除美國之外第一個每個業務板塊都有“端到端”研發能力的市場。宋為群稱,今后該公司將繼續加強本土創新研發,加快將全球頂尖的創新產品引入中國。
除研發外,不少企業還開始把中國視為重要的高端制造基地。在其他國家企業因疫情無法開工時,中國憑借完整的產業鏈、供應鏈,依然能保質保量生產商品,成為跨國公司心目中的“避風港”。
通用電氣(GE)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向偉明舉例說,疫情期間全球很多國家無法生產呼吸機和監護儀,這些訂單很多都轉到了中國。當時,GE中國工廠全力生產醫療救護產品和設備供應全球。憑借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的突出優勢,中國已成為GE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,今后地位還將進一步提高。
現在,GE全球最高端的重癥有創呼吸機產線已落地無錫工廠,GE全球最大的水電設備生產制造基地也建在中國。向偉明透露,鑒于中國供應鏈在GE全球的重要戰略地位,該公司將不斷升級本地制造能力。
愛立信東北亞區執行副總裁申寧山(Sinisa Krajnovic)也表示,中國對愛立信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市場規模大,更在于中國是愛立信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?!爸袊梢詭椭覀兩a世界級的產品,也可以開展世界級的研發?!?/p>
變與不變背后,是中國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提升。
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,疫情是壓力測試,也是凸顯中國綜合競爭優勢的良機??紤]到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勢得到鞏固,以及經濟穩步復蘇、消費持續回暖,中國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。(完)